香港何时被英国占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香山县(即今中山市)南端的屯门和香港岛北部已出现少数白人住户; 1842年7月,英国人强行租借香港岛,当时只有大约50名白人在港居住; 到了1863年底,这个数目已经增至约1,400人;及至19世纪90年代中期,白人人数已经达到2万余,几乎全是英国人。 1901年以后来到香港的欧洲人大部分是来此定居的。他们大多来自英国的工人阶层和非贵族家庭,有的是因家境贫困而被迫离乡别井的人,还有的是移民美国的英国人的后裔。这些人大多是白手起家的中低层民众,最初的工作多半是在锡矿、铁路或土木工程部门当技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些白人新移民一般居住在九龙半岛北部和新界地区,而战后则开始涌入市区,使城市的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从19世纪末叶起,一些英资企业开始在内地大量招募华工的工头、监工,负责管理生产,并进行监督。随着这些“洋行”在华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的势力不仅在通商口岸而且在内地也不断扩大。与近代中国其他地方的外国人口相比,香港的白人有着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特权。
除了作为殖民者的“行政官员和军警人员”之外,大多数香港白人属于“商业和工业资产阶级”,他们是“拥有房产、商店、工厂和船只”的“小资本家”和“中小型企业家”。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内部,又区分出“比较富裕”的和“相对贫穷”的两类人群。 尽管社会经济地位和宗教信仰不尽相同,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华人新移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致富。在他们中间出现了一些具有较高消费水平的中上层居民。
随着这些“洋人”经济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他们购置的土地和拥有的房产越来越多。20世纪初,香港岛南部和中部的地产价格平均上涨了近一倍,而九龙半岛的房价也翻了将近一番。到30年代,香港平均每个家庭拥有的财产价值已经达到了620港元(合15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