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五行属什么意思?

闫咏涵闫咏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烨”的繁体字是“燁”,《說文》中解釋“曄”“燁”二字為“燭光閃爍”之義,且均從“炎”得聲;而“焱”的本義則表現在“火華”之意上,且與“螢”同音通假。 可以推斷上述三字的本義可能都是指“火焰”或“火把”的意思。

我查了《康熙字典》和《辭源》,都載“焱,音焰”,可見“焱”的古音與“焰”相同;但《康熙字典》又言“燄,音豔”,且把“燄”註解為“火上光”,則其古音應該與“艷”相同。 再查《集韻》等書,“燄”有“演彥”兩讀,“彦”有“晏見”二音,“艳”有“宴彥”两音,可見此幾個字在古代的音韻關係還是很緊密的。

由此推想古代的寫法很可能都是“彥焰/燄”或者“宴焰/燄”。“韞”字可能也是從“彥”變來的(我目前只知道漢字的“宀”代表房屋,可能是表示一個人進了屋子就離不開了),因為這樣一來就可以構成“寶盖頭”“安擔”等形聲字了。 “燁”在《集韻》中卻是“弋灼切,音藥”,即今音ya4,與“夜”的今音相同。那麼古人是在何時用“烨”代替了“燄”呢?我查了《詩經》,只有“烨燁”(《小雅·采薇》)和“焰焰”(《大雅·大明》)兩處,似乎並非普遍代換。而且从字形來看,“燿”字好像也是從“燄”變來的(我目前只能想到“日”作爲陽性偏旁的可能)。所以古人是用“燿”代替了“燄”嗎?

我查了《爾雅》,其中“炤”字有三音——“照、詔、趙”,皆從“昭”得音;“晢”字有一音——“鄭知切”,亦從“昭”得音。又查《漢書》,其中“昭”字有九音——章灼燒招兆召正治之知直質。則“昭”字古音實多難辨。 而“昱”字《廣韻》注曰“魚御切,音遇”,《集韻》曰“魚據切,音郁”,亦與“遇”“鬱”相通。再查《詩經》,其中“昱昱”(《鄘風·君子偕老》)、“旭旭”(《邶風·旄丘》),可见古人是把“昱”用在表示陽性的词语中的。 那么我想問大家,如果沒有其他語料來參考,僅憑字形或者詞例去推斷一個字的上古音是很有可能出錯的。

況且上古音研究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很多字並不存在發音的相對應關係,而只是某幾個字發音的一個範圍而已。比如《說文》中對許多部首的字形和發音都有解釋,但是所給的發音並不能全體適用。再比如果清儒段玉裁考訂“煜”字古音當為“余六切”,與“烛”的今音相同,但是此一字在《爾雅》中却是“雨竹切”,與“暑”的今音相同。 我覺得古人可能先造好了字,然後用反切的方式給予注音,但是在反切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同音字太多,所以沒有能切合原字發音的全部聲母。因此後世學者才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考據審確各字的古音。

以上全是我的猜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