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说里土克什么?
湛珅最佳答案 五行生克制化是五行的基本性质,也是中医用五行理论指导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相生指的是相互滋生、促进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关系,即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而在正常状态下这种相生是相对平衡的。
相克是指相互制约、抑制的关系。在中医学中,五脏之间的相克包括: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宜下济小肠;小肠与大肠相表里,小肠清阳之气上升于大肠,滋润大肠;大肠与膀胱相表里,大便通过膀胱气化而排出体外;膀胱与三焦相表里,三焦气化,由膀胱排出尿液;三焦与胆互为表里,气机上逆,胆汁入肠,以助消化;肝胆互为表里,气机通畅,血液调和。在病理情况下,任何一种物质或功能过剩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有余”病;反之,任何一种物质或功能不足,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不足”病。如果一种事物或功能过于亢奋或消沉,就会打破原有的生理平衡,从而发生疾病,这就是“太过”“不及”病。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以下情况发生:水过多(液湿肿满),火过重(燥热内结),金(肺气过度)克木(肝气虚弱),木(阳气虚浮)凌金(肺气虚弱)。只有保持各个方面的平衡,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现在的人往往出现的是“不足”和“太过”两种情况,所以学习中医五行学说对我们大有裨益。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演变、运动、生成消亡的现象,进行认真观察、总结、归纳出来的,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取象于五种自然物质,五行用以阐释和表达宇宙万物的生成、交
土,是万物之所本,在地理上与中央、黄色对应,在时间上与夏长秋收的转变期、从夏至到大暑之间对应,在人事上与思与化育万物相类,在人体五脏与脾、肌肉、面等相类,在人体情志中与思相应。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因素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都是由这五种物质的运行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称五行为五运。
它以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释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天属于五运(金、木、水、火、土)或五气(风、暑、湿、燥、寒);在地构成五方(东、南、中、西、北)或五化(生、长、化、收、藏);在人就是五官、五声、五色、五体、五脏。这种以五行为主体的特性与归类的构想,体现了整体平衡协调的思维。
《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古人以阴阳来解释五行的属性,所谓“五行阴阳,天地之道”。具体是:木、火、土分别为阳中之少阳,阳中之太阳,阴中之至阳;而金、水分别为阴中之少阴,阴中之太阴。因而,五行皆可归于阴阳、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