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在五行中属什么?

邓治国邓治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魏,木土。 魏字上面是巍的异体字,下面是个瓦字。《说文》解释这个字的构形含义是说“从大,从瓦,意谓宫殿之巅的殿堂之瓦”。可见这个字的本意是指古代建筑中顶部的盖瓦。而古罗马的建筑主要用圆柱和拱券结构,所以这种瓦不会出现在罗马建筑的顶部。但是古罗马的一些广场和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建筑物使用了这种形式的铺地瓷砖(见上图),这很可能影响了后来西方人的建筑观念,使人们误以为古罗马建筑都是这样壮观雄伟。所以这种形状的屋顶构件也进入了汉字构型,成了“魏”字的上部。我们现代所说的“辉煌”、“宏伟”等词的本义就是来自对这种建筑的形容。

那么为什么一个指代瓦顶的词语能代表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文明的兴衰?因为中国早期的房屋多是土木结构的,这种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框架结构使得房屋的高度受到限制,不能建得高大威猛。到了汉代出现了砖石结构的房屋,但是建筑的高度依然没有多大的提高。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榫卯技术的发明,中国建筑开始高度兴起,很多高大的建筑物出现了,比如佛塔。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带来了审美上的高潮,人们不再拘泥于四角攒尖或者覆钵式的建筑形式,开始大量建造具有东方文明独特风格的高耸入云的塔形建筑。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在中国大行其道,还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所以说“魏”字的字形恰恰象征了这段时期的特色,即一个文明在某个领域登峰造极的状态。

褚双生褚双生优质答主

有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就有五方说,即以中为核,自中而北、东、南、西。方位概念一旦被引入国家政权,便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形成地域空间上的政治统治范围,所谓“王者受命于天,必布政于方”,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西周时期,就有了东、西、南、北、中的分法,这种空间的序列,也映射到五行系统中。五方与五行一一对应,并被赋予尊卑高下的内涵和具体的政治文化意义,这种现象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战国各国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的五德终始说理论,但已经流行将五方与诸侯各国联系起来讨论的说法了。

魏国位于黄河以南,山西和河南西部,地处春秋郑国以北和晋国之南,因境内有大河称“魏”,位于其南,魏国因以得名。魏国居于天下中心,在华夏文明发祥之地,按五方正色说,本应为黄,但若按五德终始说,黄代表土德,土德为中央之德,魏又非王之所在,以纯正之色为尚恐有不妥之处,所以在魏国建立之后选择了上黑下黄的旗帜。

虽然魏的国号为黑,但它并不是象征着火德(前一个统治周期之末),而是由国号象征的“黑”经过“反克”变化而来的金德。金德所对应的西、南两个方位,同处于黄河以南,山西和河南地区,都在魏国的领土范围之内。因此,尽管从国号上说魏是“黑”,在理论上,它却是占有了“金”的德性,符合五德终始说的要求。魏用黑旗(黑车、黑马),这固然是国号的象征,但同时也是从“黑”的意义上来表达其德位在周“火”之后这一事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