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对人影响吗?
五行相生相克,源远而流长,不仅是古中医学的理论基石,也是古西方医学的基本原理。 《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本脏篇》)又提出了“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其自然”的著名观点。
西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曾提出,“了解大自然规律的人,不会违背这些规律;知道人体结构并认识人体功能的人,不会做损害健康的事。”认为人的生存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过分劳累,不过早死亡。否则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五行学说是建立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上的,认为宇宙万物及自然界的变化均有其固有的规律性,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其本身也具有自然的属性,因此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才能保持健康。现代医学也证明,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任何一方面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功能,乃至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
现代科学已发展到微观、基因和细胞水平,但关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诸如遗传、变异、发育等,仍然没有解决。中医理论源于实践且不断得到实践验证,对于生命的认知可能更贴近本质。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发现,世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有生命的,这些生命体都是由五脏组成的,而每一脏又各有属土、属木、属金、属水之五行所组成,并且有着生我我生的关系。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分类的敏锐性和高度的概括能力。
以五行为载体,中医理论涵盖了生命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和心理生理活动,指导着中医学用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诊断的方法防治疾病,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科学的进步,五行学说必定会显示出更大的实用价值,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