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的五行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意思。 首先,我们得先看看古人对于“串”是怎么理解的。 串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 “串”字在古文字结构分析上是“竹”与“川”两个字组成的。
也就是说古文字中“串”字的字形是由两个偏旁组合起来的。 而“川”在古代就是河流的意思(现在也有一些方言中把“河”称为“川”);“竹”字就不用解释了。 所以“串”古文字结构上的解释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像条小)河。
而古人造字是非常讲究的,他们一般会基于某个事实去造出一个新的字,而不是随便拿两个字凑在一起。所以“串”这个字肯定与“竹”“川”二字有关。 那“串”的字形演变是怎样的呢?我整理了“串”的古文字字形和现代字形以及对应的汉字字体,请看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上古汉语的“串”字音同“窜”,而形状则由“川”与“竹”组成的会意字。
2、到了中古汉语时期,为了书写便利,“川”与“竹”之间的缝隙被填满,成了一个形声字。这时读音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由“窜”音变为“窜”音,不过仍然保留着“竹”部的意思。
3、到了近代汉语时期,随着语言的发展,形声字逐渐变得不规范起来,原来的形旁(也就是“竹”部)渐渐变成了形声字的声旁并一直保留到现在。同时由于发音变化,原本相同的形声旁也会渐渐变得不同。因此就有了今天的“串”。
4、至于“串串”一词中的“串”字,显然是后缀,相当于英语里的“-er”或者“-or”,表示“人”的意思。在这里它继承了古代“串”字的读音。 而根据上面的古文字字形演变图,可以看出这时的“串”字已经完全是一个形声字了,它的形状是由“士”和“川”两部分组成的。而“仕”是“士”的变形,所以“串”的本意就是指用芦苇或竹子编成的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