棽属于五行属什么?
“棽”字五行属木,读作chēn或shēn,字形一般作“棽丽”、“棽琳”解,引申有茂盛、繁盛的意思;字义又通“沉”,表示沉沦,如“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以上解释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但《康熙字典》和《辞海》均收录此字,并注出古音切音。可见这个字在古代是音同形近而用,并不严格属木。
因此从汉字的传承演化来看,“棽”字似乎应该算一个形声字。《说文》中认为其从木,申声。说明其本义与树木有关。 然则“棽”字为何含义?《说文》未详。《广韵·真韵》释为“枝叶纷披貌”。而《集韵·真韵》则云“林密貌”。二者皆形容草木丛生茂密状。
至若《唐韵·真韵》释其为“枝干低靡貌”。则颇与“沉”之形相近似了。而《五音集韵·真韵》则进一步指出——“枝干低垂貌”。 可见这些注释多强调“棽”的象形意味。 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棽”的解释则明显继承了《康熙字典》及《辞海》的说法,将“棽”认定为一个字素(偏旁)。且列出了几个古今字形演变曲线图。从图中可直观看出,“棽”的字形一直无根本变化,而读音却有了平、上、去三调,以及入声归去声的过程。
至于字义,《康熙字典》、《五音集韵》所录皆同,为“枝繁叶盛”之意。《集韵》所收则是“草茂”。而《唐韵》所言则为“叶盛”。《说文》则未言明。以上诸家所录,显然都承袭自汉代经学大师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该书卷二四“森”部第四十七个字条对“棽”的解释为“林木盛貌”。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棽”为形声字,且古代音近而通用,我们为什么要把它认定为一个字素(偏旁)呢?这是因为,当我们把“棽”字独立出来作为一个文字符号来使用时,它的意义已经完全虚化了,仅仅保留了一个标记功能。这正如我们在书写“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时,“之”字仅为标志,前文的“乐只”“君子”“福履”才是一个个真正有意义的存在。同理,“棽”字作为偏旁时,其下的“木”、上的“申”才是有实际意义的组成部分。而这个字作为一个整体,却只保留了标记功能,用于给下面部分的字加上声调标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