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五行是什么?
“面”的繁体字是“麵”,从《康熙字典》里查到的是“麵”,所以这里的“面”指的就是“麵”。 那这个字,在五行里该属什么呢? 我查了“字源网”(http://zhuanquan.sohu.com/ziming_shtml),发现“麵”最早形体写成这样: 在“字源网”里查询“麺”的字形演变,最后会跳转到百度贴吧的一个帖子【【【关于“面包”等字的字形演变】】】,这里面有“麵”字更古老的一些写法。
“字源网”里“麵”字的字形演变图如下: 这个字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写法其实跟“面”差不多,都是像一张面皮的样子。所以“麵”的本义就是“面粉做的食品”,这个含义现代汉语里叫“面食”;这种食物在古代又被称为“黍臛”(见杜诗《秋兴八首之一》“粳饭桂浆吹饼脆”)、“蒸食”(杨万里《乡席上》“粟糕团饼美无加,大甑腾蒸透紫霞。”)或“炊饼”(《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宋江端了面盒”)。
古人把用面粉做的可以带汤吃的食品都统称为“麪(面食)”。比如下面这段文字里提到的“餠”“麵”“馒头”“麫餅”“馎饦”等等,在今天看来,都属于“面食”。 这本书中提到“餺飥”的段落在今天很多美食著作里都有提到,比如袁枚的《随园食单·点心单》[1],张岱的《陶庵梦忆·松风阁》[2],蒋士铨的《鸣翠亭》[3],还有乾隆皇帝御撰的《燕京岁时记·春卷》[4]。 通过检索这些文献资料,我发现古代的“饆饠”和今天的“包子”似乎关系更为密切一些,“饆饠”里面往往包着肉、菜或者其他东西;而“餠”“麵”“饅頭”“麺糰”“麫餅”“馎饦”等则更像今天的“馒头”或者“馍”,里面不包别的。我看了一些晚清民初人的文章,他们往往把“饽饦”和“馒头”区分得比较清楚,前者用来指小笼包一类的食品,后者则是更大的圆馒头。 上面说到“麫餅”,这个词可能有点误导,让人感觉是“馍”的一种。但事实上,“麫餅”应该是指现在的“饺子”,它跟我们现在说的“水饺”、“水点心”不一样。古代“饺”字有两个读音jdiao和jiaojioo,分别写出来就是“餃”和“饺”,这两个字在古代常常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