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我以《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主,辅之以现代语言来作答 首先来说一说这个“儀”字吧 “从人在兩行”即两个人排成一行,表示人排成一列行走的样子——这就是本义了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军事队列或仪仗队的动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 所以它的引申含义有: 1.表示美好的品德、仪表 如:彬彬有礼,仪表不凡;亦作“儀型”(榜样),亦作“儀表”(人的外表) 所以《禮記·中庸》中说「誠則形,形则著,著則明,明則动,動則變,變則化」意思就是说真实诚信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明显突出,明显突出就会被人尊重信服,受人尊敬信服就会产生行动力,行动起来就会改变现状,改变了现状就会变化发展。 2.指仪式 比如祭祀典礼叫「儀禮」,国家的典章制度也叫「儀法」 这个我觉得应该还是一种礼仪,只不过这种礼仪是在国家层面上的,比较严肃些罢了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词基本上就没有这两个意思了,变成了同音异形的另一个词语「儀态」,也就是姿态体态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演变就不太清楚了……
下面说一下这个“儀”字的另外一个读音 yí 这个读音是通假字,古汉语中经常用「聲旁取義」的方法构成新字,即用声旁的读音代替其本意而用其形体用来代表另外一个意义 而在这个「儀」字里,就是用的「宜」的读音,「宜」的本意是合适,适合,与「儀」在字形上也很相近 在现代语系里,「宜」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含义 但总的来说还是在“适宜”“合适”等范畴内 而且我发现一个现象,凡是读yí的时候都跟「宜」有关,除了「儀」以外好像还有「頤」「誼」几个字也如此 不过它们的读音都不与「宜」相同了,而是有了别音 ——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
关于「儀」和「宜」的关系我在百度百科里找到了这样一段资料 据说是明朝的《洪武正韵》把「儀」「宜」相混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俩本来不是一回事 可是《广韵》里两个都是「居之切(jī zhī qie」)」,《集韵》也都是「居迟切(jī chí qie」)】啊。怎么到洪武年间就变成了两码事儿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