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1」在《康熙字典》里,“豪”被解释为“俱刀切,音毫 ”;而其部首为“宀”。 按照这个解释来看的话,我们一般可以认为它是属于“宀”部的字。 根据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从“宀”的字有很多是带有“土”的偏旁,比如“家”“室”“宇”等等。 而根据我的经验,凡是带“土”偏旁的汉字基本上都属土性。(这里只讨论《康熙字典》)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豪——五行属土。
「2」再来看看“五格划分法”,这是日本传来的方法,其中对名字的解释也是建立在五行的概念上的: 日文对汉字的解释是很模糊的,它并不象汉语那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靠我们的感觉来给汉字定属性的,这种方法我个人是不太赞同的……
不过既然他们这么分了,我们也看看好了…… 从图中可知:豪——“木”之部,属性为木。 我就不解释了,大家自己看吧~ 在我看来日文的划分方法跟前面《康熙字典》里的划分方法是一样的,所以这里的结论和上面的一样:豪——五行属土。
其实我觉得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只是它们给出的理由都不是很充分。那么究竟哪种更准确呢?下面就要请出终极法宝了! ——————————————————— 「3」中国现代学者们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汉字五行系统新论》这本书里面对于这个问题是这样说的: “我们认为:当一个字作为文字符号应用于书写的过程中时,它便同时具备了象、音、义三方面的特征,但其中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起决定作用则因时而异。当它在古代被使用于六书的构型过程中的时候,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时代及其所运用的六书类型;而当它在近现代作为交际工具使用时,它的性质与它的具体运用有关。” 好拗口啊~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段话的大概意思:
就是说“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可能它更多的是一个会意字,而在现在它更多地是一个指事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的具体内容: 第一句话中的“象形、指事”应该是指甲骨文、金文等年代比较久远的形体,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六书”的概念,古人创造这些形体的时候是不用考虑它们的具体用途的(当然也不会考虑到后代人们可能会把某个字形用来做别的用途……囧rz) 第二句话中提到的“上古用象形、下可用指事”应该是出自《说文解字·叙》里面的这一段: 上古之文,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有益于文也。上下未分,言皆象形;文武职官,言唯类称;天地乾坤,山川草木,言各意别。(大意就是讲在上古时期,文字的产生是先造出一些象形的字符(也就是所谓的“文”)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音符来增加它们的表意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字”),这样就有了很多新的象形字和假借字。而到了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的思维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事物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进行具体描绘了,于是人们就用其他的东西来表示它们,这就是“造字法”的变化的过程。) 第三句话讲的是东汉时期的“六书”之说。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介绍过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这篇: 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象”是指“象形”,“指”就是指“指事”——说白了就是“画什么像什么”以及“画个点或者弯钩代表某样东西”。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东汉时期的许慎在他的那本名著里是把“象”和“形”当作同一个范畴来定义的……所以从这点上看,这二者似乎是可以等同的。 但是事实上这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侧重于描述该字本身,而后者则侧重于说明此字所代表的含义;后者所指出的这种造字方法是建立在当时的“六书体系”基础之上的,而不可能存在于更早的时期…… 所以“豪”在这个时期应属“形”而非“象”,因此其属性当属“火”而非“土”。 我认为豪——五行属火,而不是传说中的五行属土哦XD 其实除了“豪”之外还有很多这样的“怪字”(比如说“凤”之类的一看就知道是鸟的字样却被归入羽部的字……),我认为它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这些字的历史时间较短而且使用的较为单一的缘故;二是由于现在的汉字标准是以《说文解字》为依据,而这本书又是建立在东汉“六书”学的基础上建立的(虽然书中提到了一些战国时的说法和一些汉代的新发明如“会意”之类的,但是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建立在东汉时期的基础上的)。所以它们才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