羏五行属什么?
“羊”的本义是“山羊”,这个意思是不成问题的;但问题是,作为形声字,形旁应该取“羊”的字义,为什么取了“木”“耒”等字形的偏旁作为意符呢? 这个问题恐怕要追溯到汉字的起源上来。
一般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也就是说,早期的汉字像一幅画,而不是一个符号。由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特点,早期汉字的特点也各有差别。汉字的演化主要是在两个方面进行下去的:一是线条或笔画的简化,二是构件(就是构成字的基本部件)的抽象化。
对于前者而言,在图画——符号之间,图画中的线条本来就可以有粗细之分、有疏密之别,因此它们被抽象为符号之后,也就有了简单的区别;而对于后者来说,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来。
西方人习惯于把事物一分为二或多等分来进行观察和分析,而中国人则喜欢整体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比如对山的描写,西方人会描述出山的大小高矮,而中国古人只须用一个词便囊括了所有的山峰:峰、岭、崖、壁等等,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构字形构件都是具象的,而且往往是整体的,比如“羊”是个象形的字,它的构件“羊头+羊躯”就是个完整的形态。 而西方人则不然,他们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某个概念的特征,往往把它分解开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起来形成另一个新词,也就是所谓“合成词”,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在造形声字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将意符与声符分开来表达两个概念。
比如说上面说的那个拉丁文的单词“bireme”就是一个合成的单词,它由两部分组成,中间用连字符连接起来,“bi”表示数量“两”的意思,而“re”则是“船”的一个部分。所以,虽然汉语没有这样的合成词形式,但是古汉语还是能够采用西方的这种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木”、“耒”等偏旁的出现的原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