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指的是哪五行?
1.五行的基本涵义 关于“五行”一词,最早见于《书经·洪范》:“凡厥庶民,时有于丁壮,时有于老弱。时有于妇子,时有于孤寡。时有于饥馑。千又五十时一聚,十聚以终岁。其有美恶。其有早晚,若何乃天,若何乃地,若何乃命,若何乃人心。汝则念之,社亦念之,兹予属念之,唯其不犯天之谓顺,不犯天地之谓义,不犯人之谓知,有知乎,汝则益念之。”
这里所说的“五行”就是指五种行为或原则,即“顺、义、知”(仁)和“信” ,后来被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在周朝初年的时候,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周武王根据古代唯物主义的思想,把军队分为“五类”:一类是“步卒”,用土和沙子练习走路;二类是车兵,用车战训练;三类是骑兵,训练骑马作战;四类是戈兵,专门练习使用斧钺;五类是弓弩手,专门练习射箭,这就是所谓的“五类”之法。这些不同性质的兵种就代表了不同的五行属性——金(金属制作武器)、木(步兵)、火(车兵)、水(戈兵)、土(弓驽手)。这种划分方法逐渐流传开来,成了当时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了。 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关于自然界的五种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由于汉代的五行说主要是以阴阳说解释五种物质的特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关于物质运动形式的学说。
2.古人对于四象的解释 古人对于四象是这样解释的:东方曰震(zhèn)(动),为雷;南方曰离(lí)(明),为电;西方曰兑(duì)(悦),为泽;北方曰坎(kǎn)(陷),为水。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东方属木,象征生发,由雷至电,而雷电交加就是自然界万物萌动的景象。故东方五行属木。 南方属火,象征炎热,而闪电便是炎热的象征,也是火的象征。因此南方五行属火。
西方属金,象征肃杀,由雨至雪,而秋天正是草木凋零的季节。故西方五行属金。 北方属水,象征着严寒,冬天则是水气最盛的时候,而冰雪便是最典型的自然现象。故北方五行属水。 而中宫则是指中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戊己二土所在之地,一般说来,中央主静,故不宜多水来扰动,故而将河图所代表的数字居中,代表一个宁静祥和的局面。故此,我们常说五行之中,三才各有归属,而中间的一土却没有任何的归属。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