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字五行属什么?
古文字的“同”,从“合二以为一”而来;甲骨文、金文的“同”写作下图之形——上部分为“口”,下部分表示两人以手相携;西周晚期的《何尊铭》中的“同”字作如下(此图据故宫博物院网站《中国古代文物图录汇编》): 两字构形基本相同,只是将下方之人像拉长了些而已。许慎在《说文解字·口部》里说“同,合会也”;又说“同字或从大,大亦合二字会之意”——这里的“大”是“太”的古体,“或从大”是说有的“同”字从大。看来汉代时已有不少“同”字从大了。可见这个字是表示二人相合为一的意思,即“合二以为一”。这种结构本源于对偶符号,后来发展成合体字,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同”字了。
再来说说五行的说法。五行之说原出于儒家经典,如《尚书·洪范》有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曰庶民恶,凶短折。七曰子女疾,皆曰眚。八曰庶民蛊,凶,幼寡。九曰臣弑君,子弑父,曰妖。十曰邦君薨,国侯伯,大夫弑君,曰乱。”这里谈到了五行,但没有解释何为五行。要解释什么是五行,还得回到经典的原文去寻觅答案。《孟子·告子上》有言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爱而无知,人有气,有余而有知,且有过情,故谓之‘真人’。”孟老夫子把五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