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五行属什么?
其实,中国古人在做学问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要了解这个领域的历史和现状,也就是所谓的“问学”,如果连自己要去研究的问题的基本情况和来龙去脉都不清楚就动笔开始研究的话,这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好逸而忘劳”的行为。 所以,在《史记·司马迁本传》中才会出现这样的记载—— 太史公曰:孔子述《春秋》,诸侯亡王十二,晋灭三,魏灭一,周遂卑弱,五百载后存于今;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来袭孔子,其逢乱世之丧乱,玉琢于乱世,明君圣主,贤臣忠士,义夫节妇,穷仁极让,极忠尽信,或藏死于山下,徒葬槁朽。
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自从周公去世以后过了五百年才诞生孔夫子这个人,而在那之后五百年又出现了乱局,在这乱局当中孔夫子“玉琢于乱世”——就像一块玉石在被雕琢成形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孔夫子也把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完善(所谓“玉琢于乱世”)。 而这段记载的用意就是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五行”的概念是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那么,古人都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历史、怎么看待历史的进程的呢? 先秦时期的人认为他们的历史是从黄帝开始一直延续到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并还会继续发展到未来的整个时代,因此他们把这样一个大的时间段划分成了五个部分一一即“五帝”的时代、“夏商周三代之世”、“秦朝一代”、“汉朝一代”以及“从汉元帝时到现在的这个时代”—并且把这样的划分当作了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
既然有了这样一种划分历史的大框架,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大方向的考量,而这种考量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们会思考这些朝代更替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脚步。
这就是“五行”理论的由来,也是中国古代哲学诞生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