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五行属什么?
一、“五行”中的五与行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中,原文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之顺,候天地之道也。” 这里的五行被定义为五种性质相异的物质或现象,分别是水、火、木、金、土;它们的顺序是固定的,而且按照这个顺序它们在自然界的变化也是依次出现的。
后来有人发现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当某一行过于强大时就会削弱另一行的力量,所以就有了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相生关系(注意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叠加或者循环)。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认识的“五行”——以五为序的五种物质及其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的哲学体系中,五行往往被认为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比如将万物分为五大类——金、木、水、火、土,再细分为十种事物:“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音”指的是宫、商、角、羽、徵;“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而“五岳”则是我国古代五大名山的总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除了作为基本元素的属性之外,在古代的哲学体系里,五行还具有更为复杂的含义,这些含义大多来源于道家思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阴阳五行说。 二、“五行”中的五与行 古人在解释五行时认为这五个字分别代表了五种动态的形态,分别为“运动、变化、重复、流动、发展”,也就是说古人将五行赋予了动而不息的含义。因此,古人把“五”理解为数量词中的“多”而不是数字中的“五”。 三、“五”为何代表多? 以“五”为基准的数量单位还有“九”,“九”就是多的意思吗?其实也不尽然。
1973年考古学家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秦简共1155枚,其中有部分属于律文的范畴,里面就提到了“九”的含义——“城旦舂”刑期四十日,“复作”二十日,合计六十日为“一功”,“五功”为“一季”(孟春至仲夏)。由此可见“九”并非是单纯的数字意义,而是表示倍数关系的一种量词。 所以“五”之所以能够代表多为动的含义,就是因为它处于一个可以任意相乘的数字序列之中且位于这一序列中间的位置上。